编者按:9月2日,在中色股份图木尔廷——敖包锌矿胜利投产一周年之际,《人民日报》(第8版)发表了《蒙古草原的友谊壮歌》这篇文章。敖包精神鼓舞着NFC人完成了图木尔廷——敖包锌矿这一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也将继续鞭策中色股份不断发展壮大。
蒙古草原的友谊壮歌
张绍刚 张春甫
大漠悠悠。草原、骏马、沙漠、戈壁。古阴山的背后,是朔风凛凛的蒙古草原,草萋萋,沙弥漫,一望无际。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真切,无不让人静静品味,深思良久。
是什么让人双眸一亮?天高云淡,笑语盈盈,洁白的哈达随风飘动。这里是一座矿山——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蒙古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是蒙古国境内最大的中蒙合资矿山企业,由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并开发建设,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了2亿元优惠贷款。她是中国有色集团和中色股份公司国际经济合作的又一成功范例,她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蒙古草原上,不仅为中蒙两国人民带来了福祉,更增进了中蒙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在中蒙合作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2003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蒙古国议会发表访蒙演讲,讲到推进中蒙经贸合作时,提到双方利用中国政府提供的2亿元人民币贷款合作开发的经贸合作项目图木尔廷锌矿建设。总书记温暖的关怀和殷切的希望,鼓舞着锌矿建设者的心。他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一定要把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建设成为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
沉甸甸的责任
历史的目光回溯到1998年。
蒙古草原上悠悠的白云似长长的哈达在欢迎远方的客人。这一年,鑫都矿业公司宣告成立,这是中蒙为开发图木尔廷—敖包锌矿而成立的合资公司,“鑫都”寓意“锌之都”。
2000年敖包锌矿工程奠基。但水源问题一直困扰着敖包锌矿的建设者,直到2002年底还没有找到水!没有水就意味着敖包锌矿无法开工建设。矿山所在地——蒙古国苏赫巴托省是个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的干旱地区,要在异常干燥的戈壁荒漠上找到充足的水源,谈何容易!
此时,因为工程建设进展缓慢,中色股份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认为,该项目带有援外性质,代表中国政府的形象,必须克服困难,尽快上马;蒙方合作伙伴和有关政府部门也表示,该项目将对政府的威信产生影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中国进出口银行也明确提出优惠贷款协议已经到期,如果项目仍然不能启动,将对项目重新进行评估。面对众多压力,中色股份公司决策层在集团公司和董事会的领导下,果断决定:坚决迎难而上!2002年底,公司召集了3次专家论证会,重新确定了找水方案。同时,抽调精兵强将,下决心攻克难关。
恶劣的条件,考验着大家。为了找到宝贵的水,勘探队员们在荒凉的大漠上辗转奔波,一顶帐篷就是他们的家,每日与风沙相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他们的足迹踏遍了蒙古的东部和南部,他们走过的地方,风沙掩埋了足迹,什么也没有留下。他们不知道哪里是终点,因为有水的地方才是终点。
勘探队一名技术人员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痛得他豆大的汗珠渗出额头。在简陋的病房里,蒙古方面的医生的话带着不容置疑的口气:如果不做手术,将有生命危险!但是蒙古当地的医疗条件又很差,怎么办?生与死的抉择摆在面前,任你是一条硬汉也要倒吸一口凉气,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做手术!由于心里没底,那名技术人员在手术前连遗书都写好了,做完手术后,蒙古的大夫让他喝点儿白酒,说这样可以解毒,没想到伤口仍然不断流脓,长时间不能愈合,无奈,只好辗转回国治疗。
勘探队员们回忆起当初找水的经历:帐篷里没有电,晚上只能点蜡烛,饮用水都是取自当地居民的水井,有的水牲畜喝过,都发臭了,上面还飘着虫子,他们也只能强忍着喝下去。夏天晚上虫子特别多,在地上一片一片地爬,睡觉时虫子钻到帐篷里,咬人一口,就像被蜂蜇了一样,钻心地疼。
就在找水期间,2003年6月,草原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访问蒙古。
也许那些勘探队员们还没有意识到,当总书记的双脚一踏上蒙古草原,他们的找水工作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中蒙友谊的历史即将掀开新的篇章。胡锦涛总书记在蒙古议会上发表演讲,推进中蒙经贸合作。正是总书记的嘱托,给了锌矿建设者们无穷的动力,鼓舞了成百上千人投入到敖包锌矿的建设中来,激发了每个人的潜能,那种火热的场面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让人热血沸腾。
2004年3月,盼了整整4年时间,水源终于找到了!勘探队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掬一捧晶莹透明的水,他们笑着,跳着,他们把水撩到脸上,一任水和泪混在一起,尽情地流淌。
洒在异邦土地上的汗与泪
敖包锌矿工程建设终于可以正式开始了!“一定要把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建设成为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的蓝色金属标语牌醒目地竖立在蒙古草原的施工现场,像一面旗帜,无言地激励着大家。每个看到它的人都会时刻提醒自己。
中色股份公司是敖包锌矿的投资方和总承包商,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中国第十五冶金建设公司、山西宏厦建筑工程第一有限公司、北京中色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分包商承担了工程设计、土建、采矿、设备安装等子项工程。中色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侯厚培担任了锌矿工程项目的总指挥,承担着协调各分包单位工程进度、质量的任务,同时代表业主和总承包方还要发挥项目团队的核心作用。
为了鼓舞士气,工地上竖起了一块牌子,一问一答,耐人寻味:“这是什么地方?蒙古人民共和国,你已身在国外;你代表谁?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企业;你来这里干什么?你非常有幸参与了中蒙合作的敖包锌矿的建设;你应该怎么做?应该顾大局,识大体,因为祖国人民在看着你们。”
2004年5月,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一股股尘土飞扬,仿佛从地下钻出无数条黄龙在舞动,矿山剥离首次爆破成功。岩石松动了,冻土层松动了!矿山剥离工作正式开始。山西宏厦建筑工程第一有限公司承担了这项任务,施工难度之大超乎他们的想象,总共190万立方米的矿石是他们一块块凿开,一车车运走的,如果遭遇沙尘暴,狂风吹着黄沙弥漫在天空,沙粒无孔不入地钻进鼻子、耳朵、嘴里,他们都变成了“土人”,只露着两只眼睛。
更大的困难还是物资供应紧缺,蒙古工业极不发达,几乎所有的工程建设所需材料都要从国内运到蒙古,相当于把一座矿山从中国搬到锌矿工地。草原上没有路,只能依稀顺着车辙行进,迷失方向是常有的事,没有通讯信号,只能跟着感觉走。在严寒的冬天迷路了怎么办?只有停下来烧汽车轮胎取暖,如果还遇不上有人路过给予援助的话,那就只有冻死。曾经有几个欧洲人穿越蒙古草原时就是这样被冻死的。
运输车辆从国门二连浩特市到锌矿工地平均需要一周时间,遇上路况险恶要20多天才能到达,有的车辆运输一趟曾经爆胎20次!2004年夏季蒙古遇到了多年罕见的暴雨,运输路线中断。鑫都矿业公司总经理张士利带领施工人员组成探险队,寻找新的运输路线,由于道路泥泞,车陷沼泽两天两夜,和外界失去联系,幸亏遇上边防部队才得以安全脱险。
风沙的尽头还有风沙,戈壁的那边还是戈壁。500公里的戈壁运输线就是敖包锌矿建设的生命线。
那段时间,用水困难,饮食单调,员工们几乎天天吃羊肉,腻得不行,吃到嘴里嚼几下,咽不下去,再吐出来。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持两班倒,每晚挑灯夜战,深夜的时候他们依靠车灯和探照灯的照明,照样凿岩放炮,挖土运石。
那样的草原之夜,听不见牛马嘶鸣,只有挖掘机撞击岩石的铿锵声和大型载重卡车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敖包锌矿建设的土建工程是由中国有色集团的子公司——十五冶第一工程公司承担的。工程队大部分是南方人,极不适应蒙古的低温环境,极度缺水使他们连续数月不能洗澡。为了省水,几十人剃了光头,他们笑称自己是“光头军”,员工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睡觉,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枯燥的生活考验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他们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感觉就像推磨一样,几乎达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草原上天气变化无常,有一次,气候骤变,暴风雪瞬间降临。“呜呜”的狂风怒吼着,白毛雪像沙子一样打在人的脸上,一阵阵地疼,寒风过处,冻得人瑟瑟发抖。突然,一股狂风卷过,居然把员工住的简易房屋屋顶掀开了!屋顶被掀开以后,整个房间袒露无遗!枕头、被子、衣服、锅碗瓢盆伴着雪粒在屋里乱作一团。所有人都集中到了安全的地方,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暴风雪,来势凶猛,令人恐惧。看着被暴风雪肆虐的“家”,他们欲哭无泪。
工程完成后,员工们大哭一场。
敖包锌矿人的节日
2005年8月28日,众人瞩目的时刻到来了——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正式竣工投产!总书记的嘱托终于实现了!
这一天成为敖包锌矿人的节日。
欢庆的锣鼓响起,天空一片湛蓝。身材魁梧的蒙古总统恩赫巴亚尔满面红光,他率领20多位重要内阁成员亲临竣工典礼。总统一心致力于蒙古经济的发展,敖包锌矿建成,他由衷地感到无上荣光。
看着过滤机上流淌出的第一袋锌矿粉,敖包锌矿的建设者们奔走相告,无数的艰辛化作了激动的泪水,而泪水又岂能完全表达此时的心情?
一位员工在日记中写道:“这天很多人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起得很早,在晨风中,在温暖的阳光下,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敖包锌矿忽然显得那么有朝气,那么有生机……这是国与国的盛会,这是民族与民族的盛会,中蒙友谊在这里体现,每一个在场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那精彩的一刻,让我们记住那些发生在敖包锌矿的不平凡的经历!”
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中色股份公司董事长罗涛,在竣工典礼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敖包锌矿在短短不到一年的实际施工期内建成,创造了中国建矿史上的奇迹,以实际行动落实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展现了中国企业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和职工素养。”中国有色集团的发展蓝图,已在罗涛心中描画,他们在越南、赞比亚等地合作开发矿山同样也取得了累累硕果。此时,站在异邦的草原上,罗涛目光如炬,仿佛看见了越南茂密的森林、赞比亚火热的阳光……
中色股份公司总经理、鑫都矿业公司董事长王宏前深有感触:“敖包锌矿的建成是中色股份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契机,标志着中色股份公司开始了国际资源合作的新起点。之所以说敖包锌矿是典范工程,是因为她不仅为企业和蒙古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非常可贵的社会意义。”
敖包锌矿是中国在蒙古投资最大的企业,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证明了中国有色集团和中色股份公司坚持“平等、合作、共赢”策略开展国际资源合作是睿智的选择。
敖包锌矿的成功建设标志着中色股份公司终于完成了从工程承包向资源开发型企业的战略转型,并以此为契机,令人鼓舞地大踏步迈进国际资源市场,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敖包锌矿建设者们,如今,有的已经离开蒙古回国,有的还留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不管是走了的,还是留下的,他们的音容笑貌总在我们眼前浮现。
在敖包锌矿,我们遇到了一个小伙子,叫刘治清,今年37岁,红扑扑的面庞,笑起来一脸憨厚。他从2004年4月份来到敖包锌矿,至今没回过一次家。
我们问他:“你不想家吗?”“我也有父母,有妻子,有孩子,能不想家吗?”说到这里,他眼圈红了,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竟抑制不住在我们面前抽泣起来。他说:“我最怕过节,一到节日又害怕给家里打电话,我怕自己控制不住感情,怕自己坚持不下去,但只要一想到自己是代表中国出来工作,就感觉——值得!”
我们又问:“你不觉得苦吗?”他激动地说:“怎能不苦呢?可是能代表中国在国外工作的人不会很多,在这里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中国国力的强盛。在电视上看到祖国的一草一木我都会格外自豪——我会拉着蒙古朋友一块看中国的电视节目,告诉他们这里是长城,那里是天安门,尽管蒙古朋友听不懂电视里在说什么,但他们也和我一样兴奋着,这种自豪的感觉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呀!”
这个朴实得像泥土一样的年轻人,如果他在茫茫人海中和我们擦肩而过,我们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这一瞬间,他让我们眼前一亮。
王铮,这个20多岁的姑娘就像荒漠中的一朵兰花,在茫茫戈壁上,在远离亲人的异国他乡,独守着一份寂寞,一份坚持,在方圆几公里的沙石滩上挥洒着如花般的青春年华。
她是中色股份公司派驻敖包锌矿工作的惟一一名女性。在敖包锌矿无街可逛,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她说她已经习惯了吃羊肉、马肉,习惯了听蒙古歌,感觉自己也快变成蒙古人了。晚上睡觉时,一听到窗外狂风“呼呼”刮个不停,吹得窗户都跟着颤抖,她就睡不着,就特别想家。下班了,她也寂寞。想家的时候,她就会看着遥远的天边,在沙漠的尽头,就是家的方向。她说已习惯了这种简单的生活:蓝天、白云、宽阔的草原。
有一次到火车站发货,正遇上沙尘天气,王铮为了不让精密的测量仪被沙尘毁坏,就双手抱着仪器坐在沙地上,看着工人往车上装货。沙土不停地刮,在她周围越聚越多,几乎埋住了半个人,她就那样气定神闲地坐在沙堆里,宁静得像尊佛。
对于现代人来说,也许远离家乡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当你长期经受凶猛的沙尘暴,两耳只闻狂风吹、两眼只见黄沙飞的时候,当你夜晚睡不着觉,遥望四周旷野无边、渺无人迹的时候,你就会更深深地思念祖国的亲人和朋友,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
位卑未敢忘忧国,远离故土只为书写生命的传奇。正如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所说:“这些无私奉献的人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这是一个勇于奉献的群体,这是一个勇往直前的群体,他们身上有一种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敖包精神”。
“敖包”是蒙古草原上常见的石堆,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它总是建在高处,这样人们更容易看到它;二是它指引着人们前进的路线,看到它就看到了方向。
敖包锌矿建设所体现出的“敖包精神”,就是知难而进、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是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奉献精神,是报效祖国、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友谊的永恒见证
敖包锌矿的建成给蒙古人民带来了福音,受到蒙古人民的衷心欢迎。敖包锌矿在蒙古当地捐资助学、捐献医疗器械、修路、建公园,中蒙两国员工把锌矿当成共同的家园,蒙古政府对敖包锌矿的发展寄予厚望,认为它是苏赫巴托省的未来和希望。中蒙经济合作从此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合作采矿模式成为中蒙两国人民共同受益的良好模式。
蒙古总统恩赫巴亚尔说:“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是蒙古国矿山的先进代表,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柱,蒙中友好合作的榜样。锌矿的生产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两国人民的长期友好合作。”
蒙古牧民都对敖包锌矿赞不绝口,时至今日,敖包锌矿的奠基纪念碑上,还总能看到当地百姓敬献的洁白哈达,表达了蒙古人民的美好祝福。
敖包锌矿的蒙古员工,为了抒发对矿山的感情,写了一首敖包锌矿矿歌,每到节假日等喜庆时刻,蒙古员工都会高兴地合唱这首歌:
祖祖辈辈草原牧民,尊敬的宝贝——敖包;
世世代代蒙古子孙,崇拜的神山——敖包。
可爱的敖包锌矿,闪耀着世纪的光芒;
可爱的敖包锌矿,故乡发展的希望。
美丽富饶的神山敖包,引领我们走向美好未来;
令人自豪的洁白锌城,中蒙友谊的永恒见证!